AS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AS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你的网络世界里有爸妈吗

发布时间:2020-01-14 18:44:06 阅读: 来源:AS厂家

张明给爸妈手绘的微信使用说明书(图片据《重庆晚报》)

截至2012年年底,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1.94亿,2020年将达到2.43亿,2025年将突破3亿。随着老龄化人群的急速增长,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等问题也渐渐成为年青一代需要关注的问题。

不久前,成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三名大四男生,面向老年人创立了论坛“老友网”,短期内吸引了两万多名老人,成为了虚拟的“老人之家”。

无独有偶,日前,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漫画在微博上走红,这组在网友眼中很萌、很有爱、简单、催泪的漫画,出自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之手。张明的微信使用说明一共9页,里面有个人语音交流、发送表情、发语音、发照片等内容,每一页都是对照微信界面照搬下来,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清楚每个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,旁边还用汉字标记出注意事项等。如今,张明的父母“照着儿子画的图,已经会用微信了”。

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功渗透到生活中的时候,一部分老年人却对高科技存有“恐惧感”,其表现大多是面对数码用品和网络通讯工具时有抵触感,对学习使用它们有抵触感,或者虽然渴望学习但过程却异常艰难。如何让父母接受并融入数字化的交流方式,成了新时代年轻人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。

代沟 导致两代人的分歧

天津良友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郭宁表示,面对网络通讯产品,一方面是年轻人玩得热火朝天,但不愿意父母加入;另一方面则是父母不想加入。两代之间的代沟,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—年青一代更愿意将喜怒哀乐与同龄人分享,怕被同质人群冷落,希望被同龄人肯定、认可甚至羡慕,但对于老成持重的老年群体而言,则不屑于这些情感需求。

老年人对网络通讯产品的抵触,有时是对其表达自我的方式无法认同。付先生56岁,不抗拒使用智能手机,曾经接触微博和微信,但今年春节之后就不再接触这类通讯产品。提及朋友圈,付先生对于儿子、儿媳晒食物、晒宝宝甚至晒礼物的举动,感到难以接受。“做人要低调,说难听点儿,露多大脸现多大眼!我们这代人更喜欢自己偷着乐。”

相反,年轻人不想让父辈在网上关注自己,一方面是因为自我表达方式不同,另一方面则是两代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。27岁的林冉很反感母亲通过微信和微博关注自己,这让她觉得自己随时都被“监视”。由于林冉单身,催促相亲成了母亲的日常习惯。林冉下班后喜欢和同事出去玩,也喜欢在微信上分享美食和探店心得,但这一切万万不能让母亲看见。“她会打电话问我和谁在一起,是男是女,结婚没有。如果是女的,她就会数落我浪费时间,声音很大,也不顾我的感受。”迫于压力,林冉对母亲避之唯恐不及,根本不愿意与她在网络上互动。

换位 是与时俱进的接纳

郭宁指出,人际沟通的黏合剂,是关注彼此感兴趣的东西,但家长一代常常以“我不懂”为由抗拒,结果无形中将孩子从身边推开。

31岁的旖旎在上海工作,每隔3个月才能回津探望父母一次。为了时刻与妈妈保持联系,旖旎不止一次劝说她学习使用微信、微博,然而母亲却屡屡拒绝学习,不是嫌手机上的字体太小,就是借口操作太复杂。

而一周前,55岁的李启芳与老伴一同出游。出行前,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老两口干脆关机。一周都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,让李启芳的女儿陈悦非常放心不下。虽然陈悦一直试图给接受和学习能力略强的父亲配备智能手机,但每每提到上网流量、无线网络和话费,父亲都如同谈虎色变。对父亲的抗拒,陈悦极为无奈。

郭宁指出,站在年轻人的角度,主动帮助老人接纳新事物,也算是一种帮助老人与时俱进的表现。对子女,父母应该有开放的心态,为子女敞开一扇交流的大门。

沟通 后辈应学会反向教育

郭宁提出,如今这个时代,人们更加关注家庭教育的双向性。父母在子女年幼时承担教子的责任,而子女在成人后,也要承担起引导、帮助父母适应新社会新事物的责任。另一方面,站在社会的角度去看,微信、微博这类全新的科技产品具有优胜劣汰的属性,但不具有社会保障属性,其服务对象大多年轻化。因此,建立面向老龄化人群的网络通讯平台更具有公益性,这需要相关机构给予关注,也需要年轻群体投入精力和时间。

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王垚懿

(除专家外,采访人物均为化名)

海外就医平台

名医汇

名医汇

海外就医平台